本網訊(通訊員洪雅玲)近日,市政府公布泉州市第一批市級特色村鎮扶持創建試點名單,小岞鎮生活藝術島榜上有名。據了解,納入首批市級扶持創建試點的特色村鎮,除了用地需求可獲重點保障外,其規劃設計方案經所在縣級政府同意、市特色村鎮辦審核確認后,市級財政將采取“以獎代補”方式給予規劃設計補助。
近年來,小岞鎮緊緊圍繞“生活藝術島”發展定位,立足原生態、原生產、原生活、原住民,做好“靜”“留”兩篇文章,在產、城、文、人融合發展上下實功夫,致力打造全國知名特色小鎮。
產業塑形,務求做大做優做出彩
優化傳統產業。前內漁港提級改造項目納入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(2018-2025年),小岞鎮以此為契機,成立“小岞鎮前內漁港提級改造指揮部”,著力推進漁港建設進程,加快完善漁業配套服務體系;深入探索傳統動能轉化新路徑,鼓勵漁船更新改造、轉產轉業,今年以來減船轉產11艘、拆解“三無”漁船23艘;積極爭取金融對漁業的傾斜支持,攜手小岞信用社授予“惠漁寶”2億元信用額度,東山、南西村被授予郵儲銀行“信用村”稱號。
培育新興業態。完善標識標牌、宣傳手冊、停車場地等功能配套,加快升級全域旅游要素;成立小岞青年旅游創業者聯合會,整合近40余家會員單位文旅雙創資源,積極發展特色餐飲、創意產品,引導發展精品民宿,催生旅游發展新業態,風車島天海漁家樂等4家企業獲評2017年度“惠安縣旅游經營點”,“石頭厝”民宿成為新的流量點;通過微信微博、社交平臺、移動終端等載體推進旅游營銷宣傳,策劃舉辦魷魚旅游文化節、原真之美體驗游等主題活動,形成“大美小岞”形象推廣的線上線下宣傳矩陣,在泉州廣播電視臺主辦的大型秘境推選活動中,小岞鎮榮獲“秘境之王”稱號。
延長藝術鏈條。小岞美術館一期項目歷時百日攻堅建設完成,于今年5月亮相“我們的鄉村”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國家館,累計接待中外藝術愛好者及游客40余萬人次;現已啟動二期改造提升工程,完成鱷魚島、藝術衍生品店及藝術餐廳建設,積極完善學生宿舍樓、大師工作室等附屬設施;加強與美術院校、研究機構、畫院畫廊的廣泛合作,推動形成藝術全產業鏈條,打造東部沿海風景秀麗、民俗卓著、功能齊全的寫生基地。
城鎮美顏,注重留綠留白留鄉愁
高規格策劃。按照“先策劃后規劃再設計建設”理念思路,委托深圳、北京知名設計團隊進行全面深度策劃,將打造小岞生活藝術島與建設特色小鎮、美麗鄉村有機結合,確保一張藍圖覆蓋全域。
宜居性提升。以入選“市級特色小鎮創建鎮”為契機,按照生態修復、城鎮修補原則,謀劃生成27個重點項目,項目總投資近10億元。完成小岞公交站項目,協調推進惠東快速通道小岞延伸段、凈峰高速路口延伸段—小岞鎮區白改黑、村級道路改造提升等項目建設,科學規劃內外交通路網;加快推進鹽場海堤、凈岞污水處理廠、污水管網等工程實施,有效改善鎮區環境品質;完成敬老院建設,扎實推進第二中心小學、公共衛生綜合服務大樓等配套落地,全面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。
原生態修復。實施環島北路造林綠化工程,完成全鎮四旁綠化項目,籌建陸域海水休閑景觀工程,推進重點區塊凈化、綠化、美化和亮化工作;制定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方案,扎實推進“凈鄉凈土”家園清潔行動,增配環衛設施,草擬行動方案,建立長效考評機制,確保長短結合、落實落細;抓嚴土地控制,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及建設管理,持續推進“兩違”整治和打擊盜采海砂保護海岸線專項行動,一年來共拆除“兩違”面積24215㎡,抓獲盜采海砂4起,取締無證經營砂場1個,關停無環保手續石材加工廠10家。
培樹非遺樣板,系統梳理非遺代表性項目14個;形成品牌集群,依托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培育,構建惠女民俗、漁耕文化等多元要素組成的品牌價值體系……小岞鎮以生活藝術島的發展定位不斷探索,一方面,讓生活融入藝術、升華藝術;另一方面,以藝術滋養生活、推動生活,以此彰顯半島的發展特色。 |